19世紀80年代,卡爾·奔馳(CarlBenz)推出世界上第一輛商用汽車,自那時起,酒駕逐漸成為非常嚴重的問題。
1954年,羅伯特·博肯斯坦(RobertF.Borkenstein)發明了醉酒呼吸分析儀(也稱酒精檢測儀),它是一種檢測血液中所含酒精濃度的儀器。
你知道酒精檢測儀是如何發明,又是怎樣檢測酒精濃度的嗎?
攝入酒精對駕駛的影響
在開車時,我們需要完全控制自己的感官,提高警惕。在遇到突發情況時,要在最短時間內采取行動,但酒精會對此產生負面影響。
(圖源:scienceabc.com)
酒精不像食物一樣被消化,而是通過胃壁和腸壁擴散到血液中。酒精具有較高的水溶性,一旦進入人體,就會隨血液到達人體的各個地方。因此,包括心臟、大腦、肺和肌肉在內的所有主要器官和組織的酒精濃度,都將與血液中的酒精濃度相同。
(圖源:ncbi.nlm.nih.gov)
酒精進入大腦后,會增強抑制性神經遞質GABA(即γ-氨基丁酸)的作用,這將導致腦細胞的反應和交流變得遲鈍。另外,酒精還會削弱小腦的效率,從而損害視覺和運動技能。
酒精檢測的發展歷程
20世紀初,鑒別酒駕的唯一方法就是尋找酒駕的明顯跡象,比如急轉彎、超速駕駛、駕駛員眼睛充血等,但法律上并沒有給出“什么是酒駕”的統計學定義。
1931年,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教授羅拉·哈格(RollaN.Harger)發明了用于測量呼吸中酒精濃度的醉度測量器(Drunkometer)。
1939年,印第安納州通過了第一部以血液酒精濃度來推定為醉酒的法律,即血液酒精濃度(Bloodalcoholconcentration,BAC)大于等于0.15%(g/ml)的駕駛員被認定為醉酒駕駛,后來該標準降低至0.1%(g/ml)。
一名涉嫌酒駕的司機正在接受檢測(圖源:cosmosmagazine.com)
1954年,印第安納州的警察羅伯特·博肯斯坦(RobertF.Borkenstein)發明了醉酒呼吸分析儀(Breathalyzer),這種儀器更易操作,且檢測結果也更精確。
醉酒呼吸分析儀的發明路線圖(圖源:scienceabc.com)
如今,酒精檢測儀品種多樣,不同國家使用的儀器各不相同。有的儀器裝置固定在汽車儀表盤上,駕駛員發動引擎前必須通過酒精測試,否則無法發動引擎。
酒精檢測儀的工作原理
醉酒呼吸分析儀中有一個與儀表相連的光電池系統和兩個裝有硫酸(H2SO4)、重鉻酸鉀(H2Cr2O7)、硝酸銀(AgNO3)和水(H2O)的混合物玻璃瓶,其中一個為測試瓶,另一個為標準瓶(不含酒精)。
檢測酒精時,駕駛員對著儀器吹氣,氣體樣本會在經過測試瓶時發生化學反應。在反應過程中,硫酸將酒精(C2H5OH)從氣體中分離出來,同時提供反應過程所需的酸性條件。酒精與重鉻酸鉀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鉻(Cr2(SO4)3)、硫酸鉀(K2SO4)、乙酸(CH3COOH)、水。硝酸銀是一種催化劑,可以加快反應速度,但不參與反應。
(圖源:scienceabc.com)
在此反應過程中,紅橙色的重鉻酸鹽離子與酒精反應后會生成綠色的鉻離子,顏色變化的程度與呼出氣體中的酒精濃度直接相關。
當一個光源照射兩個玻璃瓶時,光電池系統能夠測量化學反應發生時的顏色變化,而顏色從紅橙色到綠色的變化決定了測試瓶和標準瓶的透光率差異。
標準瓶(左)與測試瓶(右)中溶液的顏色(圖源:scienceabc.com)
通過觀察透射率差異,并根據比爾-朗伯定律(該定律表明了光的衰減與光傳播所通過有色溶液的性質之間的關系)就可以進行定量分析,從而確定反應生成綠色硫酸鉻的濃度。由于綠色硫酸鉻的形成取決于反應中酒精的含量,因此,間接表明了呼吸中的酒精濃度。
呼吸分析儀的指針顯示血液酒精濃度(圖源:scienceabc.com)
呼氣酒精濃度與血液酒精濃度
那么,呼氣酒精濃度和血液酒精濃度相同嗎?答案是不相同。人在喝酒時,酒精會進入血液并在全身流動。隨著血液流經肺臟,部分酒精會穿過肺泡的薄膜排到空氣中,這是因為酒精會從溶液中揮發,即具有揮發性。
不過肺泡中的酒精濃度與血液中的酒精濃度是有關聯的,呼吸時,肺泡中的酒精能夠被酒精檢測儀檢測到。檢測人員通過測量呼吸中的酒精,即可得出血液酒精濃度(BAC)。
呼吸時的酒精濃度與血液酒精濃度的關系:血液酒精濃度=呼氣酒精濃度×2100。也就是說,呼吸時每呼出1毫升酒精,血液中約有2100毫升酒精。
血液酒精濃度對駕駛的影響(圖源:scienceabc.com)
酒精檢測儀已經廣泛使用,但不同國家制定的法律標準不同。印度允許的最高血液酒精濃度為0.03%(g/ml),美國為0.08%(g/ml),西歐為0.05%(g/ml),匈牙利、日本、伊朗等許多國家對酒駕行為采取零容忍政策。
我國法律規定,駕駛員的血液酒精濃度大于等于0.02%(g/ml)且小于0.08%(g/ml)即為酒后駕車;大于等于0.08%(g/ml)被定性為醉酒駕車。
(圖源:scienceabc.com)
人的生命只有一次,我們不能抱有僥幸心理,要做到“珍愛生命,拒絕酒駕”,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,也是對家人、對社會負責!
參考文獻:
Jointassociationsofaccelero-metermeasuredphysicalactivityandsedentarytimewithall-causemortality:aharmonisedmeta-analysisinmorethan44000middle-agedandolderindividuals.BritishJournalofSportsMedicine.2020.11.25